各位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经家门典故?2021防洪防汛中国精神?三经家门典故?
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
《孟子·滕文公上》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史记·夏本纪》载,“禹……居外十三年,过门而不入”。
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据说,禹妻涂山氏生启时,禹也一直在外治水。禹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民众的赞扬,也为舜所重视。所以舜在晚年举荐禹为继承人,并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
2021防洪防汛中国精神?
大雨滂沱,洪水来袭,汛情紧急;防汛救灾,检验初心,考验担当。
2021年,恰逢“十四五”开局,喜迎建党百年。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是最现实的“国之大者”。
20多年前的1998年,我国遭遇罕见洪灾。也正是在那场气壮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中,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
20多年后的今天,诞生于危难之际的抗洪精神历久弥坚,更加熠熠生辉。2021年汛期,面对异于常年的雨水汛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统筹指挥下,各级各部门闻“汛”而动、全力以赴,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救援人员快速出动、勇挑重担,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凝聚起防汛救灾的强大力量,打响了一场场防汛救灾的大仗硬仗,将伟大抗洪精神深深融入血脉。
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湖南发生十几轮较强降雨过程,广东多地出现暴雨,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2021年汛期有些不寻常,来得早、去得晚,局地极端强降雨多发频发,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防总到各级防指,把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更频密,安排更细致,督导更及时,压紧压实各级各方责任,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