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4亿中等收入群体怎么界定?要以什么为导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含义?13个五年计划大致可以分为三段?4亿中等收入群体怎么界定?
其中根据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来看,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中国有4亿人,相当于有1.4亿个家庭,能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其消费也对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如此算来,三口之家每人每月的收入在2777.8元到13888.9元之间。
事实上,我们要知道这一数据是建立在三口之家都有收入的基础上的。如果家中有孩子,还未出来工作没有收入,这时父母双方每人每月的收入就要达到4166.7元到20833.3元之间,一家人才算得上进入了“中等收入群体”。
要以什么为导向?
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
扩大内需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已达1.4亿,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壮大,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动力将更为强劲。中国还有一定比例低收入人口,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将大大改善他们的收入水平,其基本需求和潜在需求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及其家属市民化所带来的消费空间和消费能力提升也将远超预期。为此,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提高投资精准度和有效性,完善激励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更好地支撑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稳定消费预期。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含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新发展格局强调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构建的意思就是政府要积极主动作为,通过努力工作来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会自然而然就能形成。怎么构建,关键在改革,政府要推动对形成旧格局的体制机制改革,减少对发展什么、发展多少等的干预。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13个五年计划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我国已成功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从“一五”到“十三五”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一五”到“五五”,此阶段可看作是“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同时又处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中,面对当时那种严峻的现实,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尽快恢复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我们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期间我国先后取得了“两弹一星”、高产量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大庆油田、刘家峡水电站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
从“六五”到“九五”为第二个阶段,是我国经济起飞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解决“富起来”的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5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十五”到“十三五”,这20年是我国的“向成熟推进”和“高额消费”阶段。从“十五”时期起,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私人汽车逐步进入家庭,住房消费持续升温。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了63%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